• 400-127-6788
  • shayyl@qq.com

养老,最重要是要有笔源源不断的终身现金流

养老,最重要是要有笔源源不断的终身现金流

  • 04/14
  • 陈玉丽

内容提要:去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拉开了由国家牵头 带领全民强制储蓄养老的序幕。 很多人都没有在意这个消息,毕竟对三四十岁左右的中青年人而言,“养老”是个有些遥远的事情,当前,买房、买车、养孩子,哪件事看着都比养老要重要。

去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拉开了由国家牵头 带领全民强制储蓄养老的序幕。 

很多人都没有在意这个消息,毕竟对三四十岁左右的中青年人而言,“养老”是个有些遥远的事情,当前,买房、买车、养孩子,哪件事看着都比养老要重要。 

但对于我这个天天和风险打交道的专业人士而言,在我看来,普通人未来最该警惕的事情就是养老,因为这是一个切切实实、必将发生的“灰犀牛”事件。 

一、养老数据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 长寿化、老龄化、少子化 时代的到来。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每10年增加2-3岁,1949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35岁;1981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68岁,而到了2022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8.2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7年三次“婴儿潮”,年均出生人口分别达到2077万人、2583万人和2206万人。 

而这三次“婴儿潮”时期的出生人口会在2010-2018年、2022-2035年和2041-2057年相继步入老年期。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报告预测:2026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2034年将超过4亿人,2052年将达到峰值4.9亿人。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年轻人和出生人口的数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80后比70后少了500万人,90后比80后少了3100万人,00后比90后少了4100万人。特别是2016年全面二孩实施后,原计划第四波婴儿潮却迟迟没有到来,出生人数只上升到1786万这么个小高峰,就开始迅速下降,2022年出生人口已跌破1000万人,仅为956万人,只有2016年的一半。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越来越少的年轻人,直接导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 

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轻人和老人占比是8:1左右;而短短10年后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轻人和老人占比已经是3:1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在报告《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中指出,2050年,也就是90后刚好60岁之际,老年抚养比达53.2%,即每两个年轻人需要承担抚养一位老人,而2020年这一数据为19.7%。 

按照目前的养老金替代率来看,大部分企业职工退休后所领到的养老金也是仅够维持温饱水平,却已经给国家财务造成不小的负担。可想而知,到了2050年的养老,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考验。 

二、 日本的警示 

年老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其实隔壁日本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完美的示范”: 

根据日本总务省的最新统计,2022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为3627万人,其中仍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达到909万人。 

这就意味着,日本的老年人中,达到退休年龄以后仍在工作的,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个。 

我在《新周刊》上看到文章《工作至死:789万日本老人还在打零工》,里面有段描述让我非常感慨: 

“ 日本出租车司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据将近一半。 不仅如此,70岁至74岁之间的老年出租车司机有近两成,75岁以上的大约一成,甚至还有超过80岁的情况。 

…… 

在日本生活久了,渐渐会明白:每一个老年出租车司机,背后都有这样那样的故事。 

日本的出租车服务向来以周到著称,最近几年,我开始频繁地主动要求自己搬行李箱,对方肉眼可见地松了一口气。 

这些老年人司机中,搬不动大箱子的人越来越多。 

有一位70多岁的司机,为此连声向我抱歉,说他从前搬箱子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去年刚从楼梯上摔下来,全身多处骨折,四肢和脖子都不能动弹地躺在病床上,留下后遗症,左手至今无力。 

他只在病床上躺了8个月,就又来开出租车了,不然没钱继续生活,还有一大堆因医疗费欠下的债要还 。 

他终于开始后悔,年轻时成天到处玩,没干过正经工作,甚至还干过黑社会,直到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如今他既没有家人,也没有养老金,只靠开出租车活着,大概会一直开到死。” 

备受关注的日本老年人工作现状,是一个给我们警示的信号:可以预见,到2050年那时候,只靠政府养老绝对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只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的养老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就是年轻的自己。 

三、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活着,钱没了 

人生是一次永远都无法回头的远行,老去是人生的必然。人的一辈子可能没有意外,没有疾病,但一定会有老的时候。 

养老是人生确定发生、最晚发生且不可重来的事件。 

正因为时光是单向行驶的列车,而养老是最晚才发生的事,所以绝大部分人都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安排。 

美国万通金融集团曾访问过大量中年人群: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结果排在第一位的答案不是死亡、恐怖袭击、瘟疫,而是: 人活着,钱没了。 

《时代周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 终身收入现金流,对退休生活的幸福很关键。 

这个结论来自于英国首次“全国幸福指数”调查。该调查由英国国家统计局负责,历时12个月之久。结果显示,有退休金的老人是英国幸福感最强的群体之一。虽然参与调查的只有英国民众,但这个结论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也曾在美国做过一次退休调研,1035位已退休者中,有83%的人表示,退休后才发现,稳定的终身收入,比他们原本以为的还要更重要。 

这些调查结果都与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特·莫顿的忠告不谋而合: 

一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准并不是由财富总额决定,而是由收入现金流来决定的。 

四、养老规划就是一笔与生命等长的、体现科学规划思维的现金流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家罗伯特·莫顿所建议的,我们养老规划的目标,不是资产积累,而是要为退休以后安排好源源不断的收入现金流。 

因为任何资产都无法直接“当钱花”,退休以后,不管是生活开支,还是医疗支出,依靠的都是现金。而任何资产,房产也好,权益类资产也好,不管市场价值有多高,都无法直接“当钱花”。此外,不管是存款,还是任何资产,都有被消耗殆尽的可能性。 

美国财政部就曾建议,美国人至少应该把他们一半的退休储蓄通过年金转成退休后的收入现金流。 

中国政府虽然没有这样明确的建议,但也一直大力倡导大家购买商业养老年金补充退休后的收入,尤其是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社保养老金发放压力巨大的形势下。 

对个人来说, 商业养老年金也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合适的养老工具。 

养老年金是市面上屈指可数的刚性兑付的产品,什么时候领取、每年领多少,都写在合同里板上钉钉。 

此外,它是社保之外唯一一种可以提供终身收入保障的工具,只要活着,就能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这种和生命绑定的收入也能保证我们被照顾得更好,晚年更幸福,这是人性。 

正如前段时间很流行的一个网络讨论:A老人每月能获得2万的商业养老金,而B老人有3套房,谁的老年生涯更幸福? 

事实上,很有可能是A老人。因为只要他活着,每月就会 有2万块钱 源源不断地打到他账户;而B老人把房产留给子孙,碰到孝顺的后代也能有幸福,但万一碰到不孝的子女呢?任何时候,都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 

只有稳定的终身收入现金流,才是老年时期的安全感来源,因为只要活着,就有钱风雨无阻地打到账户里,永远不用担心没钱花。 

五、养老,一场弹尽粮绝的硬仗 

现实中,因为很多人忙碌于生活的琐碎,所以总是低估自己的养老需求,更会高估自己的养老准备。 

其实如果我们 不 对养老进行准备的话,每个人的养老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养老是一场弹尽粮绝的硬仗。 

因为每个人终其一生努力奋斗,都是希望晚年幸福。养老这一仗打赢了,一生幸福圆满;如果打输,唯留遗憾。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但孩子的家不一定是父母的家。所以,靠他人不如靠自己。老了以后是一块宝,还是一根草,取决于自己的口袋有多少。 

老了以后还有钱,那叫风韵犹存,人人都喜欢,生活会过得很讲究;老了以后没钱,那叫风烛残年,人人都讨厌,生活过得很将就。 

冬天怎么过,是夏天决定的;老了怎么过,是年轻时决定的。 

现在有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未来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有多少钱可供自己支配,并且可以供我们支配多久。 

人这辈子其实很可怜:生和死,从来都由不得自己决定。 

而世事却又总是很残酷:当我们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往往都是自己最不能赚钱的时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养老规划就是让年老的自己和年轻的自己实现“共同富裕”。 

所以,提前规划养老尤为重要,宜早不宜迟。 

毕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扛着一个未来不堪重负的自己。 

注:文章转载自“TOP论坛”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老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果您想找寻适合自己的养老院?想了解更多养老院的信息?请联系我们